2018“父亲节•母亲节”华夏亲情诗歌散文原创作品展示~ 《怀念父母》作者:万尚荣
二维码:
作者:admin | 加入时间:2018-06-19 |  浏览次数:869 |  字体:+ 放大字体 - 减小字体 |  收藏本文 | 打印 | 关闭本页票数:0

2018“父亲节•母亲节”华夏亲情诗歌散文原创作品展示~  

《怀念父母》作者:万尚荣     

  《怀念父母》

作者:万尚荣  



二十日中午,惊闻母亲去世的噩耗,犹如一声惊雷从天而降,顿感天旋地转,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妈虽已有九十五岁高龄,但她思维敏捷,耳聪目明,怎么会说走就走了呢?我才出来几天啊(当时我是应聘到金山集团公职的)。


急急地赶回沈阳,送走了妈妈,回到工作岗位,可是妈妈的音容笑貌依然在我眼前萦绕,让我不敢相信妈妈已经离我而去......



我家祖籍山东,是在十九世纪初时从小云南迁移到东北的,当时爷爷已经过世,是奶奶带着几个大爷和爸一路逃荒来到东北的,落脚在吉林那个叫临江的小镇,那时,大爷们去给人扛活,爸还很小,只有七八岁的样子,但是为了生活,也不得不去给人家放猪,艰难度日,这样过了十几年,奶奶也已过世,爸爸娶了妈妈。



妈十七岁进了婆家门,家里只有爸和几个大爷他们几个大男人,妈胆子小,可她心眼好,为人善良,终日手脚不停的干活,照顾着全家人的生活,但那时的社会是很封建的,男尊女卑的思想很严重,女人是不能和男人们同桌吃饭的,但爸不迷信,也不封建,让妈和他们一起上桌吃饭......就这样,他们相依相伴,相互扶持着支撑这个家,再后来,有了大哥,大哥好漂亮,人人喜欢他,家里有了孩子,也有了更多的欢乐,虽然日子还是不富裕,但是他们互相帮衬着,在那份清贫之中享受着天伦之乐,日子也越过越好,在那以后的日子里又陆续的有了俺姊妹几个,成了一个既文雅又快乐的大家庭。




    那个小镇,虽然不大,但却是革命的老区,在那里发生了很多有名的故事,爸妈经历了那些往事也见证了那段难以忘怀的历史: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逃亡;解放战争时期的林彪的长春之战;四保临江;抗美援朝时期的保卫家园的卫士凯歌……爸妈亲眼见到了溥仪在大栗子逃亡的一幕,也看到了围困长春时有的人没有被饿死,但后来却被撑死的场面.....最令人胆战心惊的事,就要数抗美援朝的战役了,那不仅仅是朝鲜和美国的战争,也不仅仅是在朝鲜国土上的战斗,而是美国佬要通过打败朝鲜,进而霸占中国领土为目的国际战争,那时,小镇上的人在刚刚过去不久的沉痛中,又经历了新的浩劫,美机经常越过国境线,到中国的国土上狂轰滥炸,小镇上每日警报声不断,有一次美国鬼子超低空轰炸,山都炸塌了,俺全家被埋在防空洞中,几乎全家丧命,爸爸的帽檐都被炸掉了,幸亏邻居家的孩子也躲在俺家的防空洞里,他妈妈从集上回来,不见孩子,知道在俺家的防空洞里,就赶紧找人救俺们(那时还没有我呢),但是到那里去找防空洞啊,已经夷为平地,外面的人仅凭着记忆中大致的方位开始挖土寻找,就这样,俺家人在里面往外挖,别人从外往里挖,经过了好几个小时的努力,才算是挖通了算是救了俺全家人的命。


    爸爸没上过学,但是他深知没有文化的苦,小时候他去放猪,得空就在学堂外听先生讲课,解放后上的扫盲班,爸能写得一手好字,记得女儿小时候,爸爸还在教她说:字中飞字最难写,飞字写好,其他的字都不难。



爸妈是好人,他们在供大哥读书的同时,每月用十圆钱供大爷家的堂兄上大学,生生地供出个公安战线的大学生…...



斗转星移,岁月如梭,我们姊妹七个在爸妈的关怀教养下,长大成人,但是父母对我们的关爱丝毫不减,而我们也更加体会到了爸妈的用心良苦。



      记得有一次,我病了,病得很重,连血水都吐了出来,那是在上班的路上,感觉头昏肚痛,坚持不住,下了公交车,蹲在路边就走不了了,过了好久,硬是坚持着走到了妈妈家,到了那里,一头倒在床上就睡过去了,妈妈急坏了,赶紧找药给我吃,可是我哪里吃得下啊,妈妈看我吃不下药,就赶紧张罗送我去医院,可我没有一点力气,那时妈妈也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妈说:起来吧,坚持一下,妈给你扎一下,排排毒吧。妈拿过一根大针,用酒精消过毒,在我的前胸后背扎下去,挑破,然后又挤出好多的黑血,说来也怪,挤出这些黑血,我的精神头来了,肚子不疼了,也能走了,也有了笑容,妈看我笑了,长长的出了一口气,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我分明看到妈眼里的泪花。 


      妈妈是非常谦虚也非常自信的人,在早些时候,我还记得,我家因哥哥姐姐的学习和业绩而闻名于一方,而我们的聪颖也成了熟人们见面谈话的话题,有一次,妈妈感冒了,我陪妈妈去医院扎点滴,医生护士见到妈妈,非常热情地和妈说话,继而就开始夸奖起我们姊妹学习好,有出息等等,可是妈妈却说:“孩子们是不错,但是比我们强的人还多的是呢!”妈就是这样,即承认了自己孩子的才能,又间接的告诉了我们“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我们家的女孩都是比较娇小玲珑型的,妈妈告诉我们:“秤砣虽小压千斤,不要小看自己,大事不都是高个子做出来的,”妈妈的话我们永远牢记,姐姐记住妈的话,她考上了北京大学,我记住了妈的话,自强不息。 


      妈妈生性善良,待人宛如春风拂面,妈年轻的时候,是居委会的干部,街坊邻居们的孩子几乎都成了我家的后代,因此我也成了孩子王,我家住的是学校的房子,周围都是学校的老师,老师们上班,他们的孩子就长在了我们家,吃喝拉撒,妈妈负了全责,孩子们这个喊奶奶,那个也叫奶奶,他要动他要西,可是妈妈没有丝毫的不耐烦,都是笑呵呵的应承孩子们,放假的时候,老师们就整天坐在我家,向妈妈学习裁剪缝纫的的技艺,妈妈虽然没有太多的文化,但妈妈很好学,自己琢磨琢磨就会做出很时尚的新衣,因此,那些颇有文化素养的老师们就理所当然的成了妈的徒弟。 


      妈善良,却很勇敢,嫉恶如仇,妈徒手抓过盗贼,她不怕强盗,不迷信,崇尚科学,因此我们都继承了妈的衣钵,记得我有一次坐公交车,在快到站的时候,被人掏了包,我的反应也很敏捷,一下就反应过来了,下车就追,愣是把被扒手掏去的钱包要了回来,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被掏过。我不怕强盗也不怕小偷。因为有妈妈的榜样,邪不压正,我们正义在胸,没有什么可怕的。 


      爸是水利战线的工人,常年工作在外,妈在家承担起了料理全家十多口人生活的重担,那时候我们的国家穷啊,是每月三两油的年代,妈凭借着自己的勤劳、节俭,把家里的生活料理得井井有条,无论是玉米面还是茄子丝打卤面,都让我们吃出了妈妈的味道,面对亲人,妈无怨无悔,默默的奉献着自己所能奉献的一切。 


我记得,在我下乡在家里时,妈妈为我起早贪晚,那时冬天还好,夏天我早上三点多就出工,妈妈为了让我能吃上饭,每天晚上都用炉灶给我做上一饭盒大米饭,放在炕上焐着,第二天早上三点拿来吃,饭还是烫的,就这样,每天一盒,早上吃一半中午一半,晚上再做新的,天天如此......


      我还记得,在我七七年要考大学的时候,妈妈为我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妈妈在我去看考场时的那个眼神,我终生难忘,那种期待和期盼化作了我今天工作和学习的动力。 


      妈和我那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被美军轰炸而成为聋哑人的哥哥在一起生活,妈说:“我就是他们的耳朵。”是啊,妈觉得哥哥身体有缺欠,所以愿意做他的耳朵,其他哥哥姐姐那里生活的很好,但是妈始终不离不弃的关心和呵护着缺少声音的哥哥,妈的用心良苦啊......



如今,爸离世已经十四年,妈虽已有九十五岁高龄,但什么事情也瞒不过她,耳聪目明、善解人意,因此好事我们愿意主动告诉她,烦心事我们也愿意和她讲,可是如今呢,纵有千言万语,还能向谁倾述。



往事历历在目,而我已泪流满面,记得那首《儿行千里》,我就想喝喝妈做的小米粥,可是我再也喝不到了,妈妈,我想你。



写于2011.11.25



【作者简介:】



万尚荣 1955年10月15日出生1972年毕业下乡,三年后回城,建筑企业做经济管理工作,二00五年正式退休。






附件:

华夏传统文化教育网原创内容知识产权华夏传统文化教育网持有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辽ICP备0237202

德润乐学教育-网站资质号:辽-QT-2014-04-31868189-0003

华夏传统文化教育网-网站资质号:辽-QT-2014-04-31868189-0002

辽公网安备 21030202000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