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杂叙
4、《想起父亲赶马车》李兴柏
二维码:

    父亲李敏,勤奋、善良,实干,劳累了一生的他于2015年以94岁去世。从上世纪的1936年到1975年,他一直赶马车。

鞭子是父亲忠实的朋友,是父亲的最爱的工具。父亲赶马车,起早贪黑地干活,日复一日地劳动,赶出了人间的温暖,赶出了生活的甘甜。

    有一次,我问父亲,赶了几十年马车,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父亲不假思索地说,上世纪六十年代冬天往公社拉新兵最难忘,大部队去了新人,保卫祖国又增加了新的力量。

父亲赶马车,在车轻熟路时抱个鞭子,半睡半醒,乐哉悠哉。但到节骨眼上,才露出男子汉的本色,不管拉多重的载大喊一声“驾”,那马蹄子就像钩子钩到地上怎么也给你拉上去。下坡时,没有刹车,那辕马的蹄子又像钉子钉到地上,它以后屁股挡住耳板,让马车缓缓而下。

父亲是一个合格的耕地把式,他犁出的地垄沟走向笔直,深浅均匀适度,而且垄距宽窄一致,抹到地头,像刀切的一样齐。父亲说:“种地必须精细,垄沟开不直浪费地,垄沟开深发芽迟缓,垄起浅了会被风吹干”。

听懂父亲的话语,看明白垄沟,决不踩垄台,更不踩苗。父亲和马是一对很默契的搭档,手里的鞭子有时仅是一种象征。马走的慢时,也只是向空中挥舞一下鞭子,绝不轻易抽在马屁股上。马也听话,见到主人这样动作,也就领会了主人的意思,更加卖力气的加快脚步。

父亲对牲口很细心,每次装车,都抬抬车辕,试试辕头轻重,以便马拉起来不费劲。晚上收工回来,从不急于饮水,而是让它们在地上尽情地打滚,四角朝天,让紧张的肌肉松驰下来,牲口站起来,浑身哆嗦几下,去掉尘土,放个响屁这才能给它拎水,消消汗再饮。安顿好它们,拌好草料,解决人的肚子

钉马掌何时换钉,要看马蹄有一圈白色茧巴或走路有异样,就应该更换坚硬耐磨的铁马掌了。要勤观察,若马爱躺卧,蹄子刨地,食欲不振等,说明马病了,立即找兽医治疗。

俗话说“马无夜草不肥”。父亲特别注意夜间的喂养,尤其是开春耕地,秋收拉地期间的马,夜间必须喂以谷草料,并拌以粮食。

马棚是父亲喜欢去的地方,那里有铡草和豆饼的芳香马会瞪着乌黑发亮的眼睛父亲会走过去摸摸马湿漉的嘴,有时马会伸出舌头舔父亲的手,有时会打出响亮的喷嚏。

父亲对犁也精心,每次使用完后,他都要拿一根柴光棍在犁铧上慢慢擦拭,他擦得很用心,连一条小缝隙或一个小浅坑都不放过。父亲收拾得一尘不染之后,才放到屋里,不让它被雨水浇着,嘴里念叨着,真是一张好犁,又吃泥,又扯不断,还不会掉角儿。

无论给自己家赶马车,还是给小队赶马车,每次大年三十必给马车贴对子决不疏漏,马车两根辕把分别贴上“车行千里路人马保平安”的对联,祈盼新年带来好运。

每当我回忆父亲抚摸马时的场景,都会细细品味其中包含的感情。我觉得,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像是朋友,是相互扶持,同舟共济的朋友。

    刚解放的第二年,饲养的母马下崽了,那几天里,父亲夜间都会出去好几次,到牲口圈东瞅瞅西看看,唯恐出个三长两短。

由于父亲活计好,念过三年书,从我记事起,父亲一直是生产队车马组长。重活、累活、脏活他带头干。几十年养牲口,用牲口,使父亲对牲口积累了很多经验。隔几年要到黑龙江为生产队买牲口,一去就是十天半个月。经过父亲挑选的牲口,没有走眼的。不但农活干的好,也没得过任何疾病。父亲每一次都尽量买骡子,因为骡子不怀孕,不产崽,不耽误农活,且食量小力气大,不爱得病。父亲买牲口的特点是:行动敏捷,耐力强,速度快,且适应能力强。买牲口,他先是扒开牲口的嘴巴,查看牙齿,判断状态,视其齿,知岁数,一下就搞定了。

    赶马车吃苦受累遭罪是数不完的。一般的车夫都坐在左手车沿儿,两条腿耷拉着,脚脖子就漏在外面。夏天遇到下雨,只能穿上蓑衣(草编有领无帽用于防雨),头上戴草帽,浑身水拉拉的,还要顶雨进城卖菜,父亲说菜是集体的,如不运出去就会被捂烂掉。最遭罪的是数九隆冬的三九天赶马车拿鞭子虽然带副厚手闷子,可是搓热的手伸进去不超过十分钟,手指又冻麻了,手拿鞭子都很费劲。进城路上,坐车一半,走路一半。那些年风雪也大,城里多是平房,挡不住北风。而农村全是平原,风一刮起来嗷嗷叫,寒风扑到脸上像刀割一样疼,但父亲硬是挺了过来。

父亲赶马车进城,生产队都给出差补助,每天七毛钱。父亲进城“打尖”时,只是垫一口,不超过两毛钱,剩下的五毛钱填补家用。

想象着父亲每天赶马车进城的路上,在田间垄上吆喝的样子,马蹄子刨得路面尘土飞扬,我的眼睛不禁湿润了。赶马车的父亲,你不仅装点了城市人的生活,还丰润着我们家生活。

    父亲是爷爷奶奶的老儿子,也是“老疙瘩”,绝不娇生惯养。养成吃苦耐劳,勤俭朴素的风格。父亲不但赶马车是一把好手,而且播种、锄地、施肥、起垄、收割、堆垛、扬场、碾米等农活样样精通。父亲是一个成功的农民,也是一个称职的父亲。

110141    沈阳市于洪区东平湖街26-3-851    李兴柏         13940287619

华夏传统文化教育网原创内容知识产权华夏传统文化教育网持有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辽ICP备0237202

德润乐学教育-网站资质号:辽-QT-2014-04-31868189-0003

华夏传统文化教育网-网站资质号:辽-QT-2014-04-31868189-0002

辽公网安备 21030202000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