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疗养生
小寒养生,重点在“补”,疾病去无踪!
二维码:

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节气。尤其是对于今年来说,一股霸王级寒潮刚刚过境,不论南方还是北方都笼罩在一片低温之中。


平时就手脚冰冷的人可能会觉得今年更“难过”,因此,人体需要调动更多的阳气来抵抗寒冷。


而进入深冬后,人们经过春、夏、秋的消耗,此时脏腑的阴阳气血也有所偏衰。


因此,小寒养生,重点在“补”。



三九补一冬,疾病去无踪



1.充足睡眠补阴阳


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小寒时节,人体的代谢活动到了最低最慢的时候,养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早睡晚起,每天多睡一小时。


其中,早睡可以养人体的阳气,晚起可以养身体的阴气,使身体内的阴阳平衡,滋养脏腑,增加身体的强壮程度。



2.护住重点避寒邪


“寒为阴邪,常伤阳气”,做好身体头部和脚部的保暖,可以更好地防止寒邪侵袭。


因为,在寒冷时,如果只是穿得很暖而不戴帽子,体热会迅速从头部散去。


同样,小寒节气地气尚寒,如果足部受寒,势必影响内脏,可引致腹泻、腰腿痛等病症。


因此,脚要保暖,临睡前可用热水泡泡脚,或者加点艾叶,湿气重的可以加点花椒,先煮一下让药性出来再泡效果会更好。

3.适当运动助气血


小寒后天气寒冷,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能够增强身体御寒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气温过低时,老年人和冠心病、高血压等慢病人群最好避免在早晨运动,可以等到上午9时~10时或下午3时~4时气温较高时再运动。


此时,不宜加大体能消耗,避免体肤开泄、出汗耗阳,可选择快走,八段锦、太极拳等运动方式。


同时要注意运动前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以降低运动伤害的发生。


4.调节情绪晒太阳


冬季,起居调养切记“养藏”。


冬季受到使用火炉、暖气、气候干燥等方面的影响,人容易“上火”,情绪也易发生变化。


中医认为怒则气上,扰动阳气,因此,冬季尤其要注意情绪调节。


调节情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多晒太阳,这不仅可以驱走寒气,还能预防骨质疏松,减少抑郁。


晒太阳时,建议掌心张开朝向太阳,配合散步或深呼吸,时长控制在半小时到一小时。


小寒进补,要对证



饮食调养是健康养生中的重头戏。


尤其是在小寒节气,注重以温热食物补益身体,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中医辨证的原则,虚证大致可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四个方面,相应的进补方法有益气、养血。


1.气虚


表现:面色白、气短乏力、出虚汗,容易感冒、易疲倦、精神食欲差等。


药材:党参、红枣、白术、北芪、淮山和五味子等。


黄芪牛肉汤


做法:将黄芪、党参各12克洗净,放在双层纱布袋内封住口做成中药包;牛肉洗净切块煮去血水,与中药包和姜大火煮开即可。

2.血虚


表现:面色无华、头晕心慌、手足发麻、皮肤干燥。


药材:当归、熟地、白芍、阿胶、红枣、枸杞等。


补气养血腊八粥


做法:取大米50克,黄小米50克,粘黄米50克,糯米50克,秫米(粘高粱米)50克,红小豆100克,莲子100克,桂圆100克,花生米100克,栗子100克,小红枣100克,白糖适量,文火熬粥即成。


3.阳虚


表现:四肢冰冷畏寒、精神不振。


药材:干姜、肉桂等。


生姜红枣茶


做法:将生姜洗净去皮,切片;红枣洗净,去核;将生姜、红枣放入杯中,冲入开水,盖上盖焖10分钟,放温后就可以饮用了。

华夏传统文化教育网原创内容知识产权华夏传统文化教育网持有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辽ICP备0237202

德润乐学教育-网站资质号:辽-QT-2014-04-31868189-0003

华夏传统文化教育网-网站资质号:辽-QT-2014-04-31868189-0002

辽公网安备 21030202000216号